乌鲁木齐室内儿童游乐场生意火,卫生状况却令人忧

2015-03-25 13:37   出处:中国西部网   编辑:Radman 我要点评

  近年来,乌鲁木齐的室内儿童游乐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气也越来越旺。儿童游乐场设备虽多,但由于没有相关卫生管理规范,清扫时间和消毒标准随意制定成为普遍现象,室内儿童游乐场存在的卫生隐患不容小觑。

  玩一趟衣服就变黑
  3月20日11时,南湖家乐福三楼的儿童游乐场,此时李女士已经带着5岁多的儿子玩了三四个项目了。李女士说:“只要孩子玩得开心就行,卫生情况没多想。不过每次孩子来玩,早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回家后都是黑黑的。”
  工作人员说:“我们每天清理两次,上班之前一次,下班之后再清理一次。对气垫式设备,都要用干净毛巾沾上消毒液后一点点擦拭。”但现场却发现,在每个儿童游乐场设备的外围气垫处还是有黑色的污渍。
  另一位工作人员说:“商场有严格规定,主管每天都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哪里有遗漏的污渍就罚款,一处20元。所以我们每天都对自己负责的区域进行清理消毒,只要是孩子能触碰到的地方都要擦洗。”
  商场主管人员侯女士说:“我们每天晨会都强调注重卫生情况,每天两次清理打扫,用消毒水全面清洗,地面包括拖把都要用消毒水清洗过后再使用。”对于气球、蹦蹦床这些设施的清洗,侯女士说:“气球每天用消毒液清洗。蹦蹦床属于特殊设施不能每天清理,但是孩子触碰到的手环必须每天消毒。”

儿童游乐场卫生状况

  消毒标准自己说了算
  3月21日12时,苏州路百商商场三楼的一家室内儿童游乐场。 可以看到,孩子们的衣服和鞋子并无专门存放处,随意摆放在地上。而在充满塑料球的海洋池内,4名孩子正在尽情地玩耍,五颜六色的小球一会儿被孩子们踩到脚下,一会儿又滚到了他们嘴边。
  在儿童游乐场的入口贴有一张入园要求:穿开裆裤的孩子要穿纸尿裤,而陪同的家长必须穿上袜子。但是,该告示几乎形同虚设,在游乐场内的沙坑处一些家长光脚踩在沙子上,孩子一边玩,家长一边喂着零食,而工作人员也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多名儿童游乐场工作人员均表示,他们每天闭店后都会用紫外线和稀释消毒液进行消毒。当问到是按什么标准消毒,工作人员表示:“只要干净就行,没有一个具体的检测标准”。
  好几家室内儿童游乐场的相关负责人均表示会对游乐场内的游乐设备进行消毒,但用什么消毒、消毒的次数与频率、消毒的方法各有不同。

  儿童游乐场所卫生监管存空白
  1987年,国家制定了《公共场所管理条例》,但里面没有对室内儿童游乐场所卫生管理规范做出相关表述。同时,在国家出台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的7大类28小类公共场所中,也不包括室内儿童游乐场所。

儿童游乐场所卫生监管空白

  3月23日,记者来到乌鲁木齐市卫生局,该局办公室的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室内儿童游乐场所并不属于该局的行政管辖范围,该局只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监管。随后记者又来到乌鲁木齐市卫生监督所。该所监督四科主任哈斯也提·沙德尔告诉记者,目前室内儿童游乐场卫生情况的管理还没有明文规定,只因这些场所的营业执照是由乌鲁木齐市卫生监督所颁发,所以他们会不定期对大型儿童游乐场所进行抽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卫生监督员书写现场检查笔录和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经营单位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达标的单位,将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哈斯也提·沙德尔说:“对公共用品用具要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儿童游乐设备有其特殊性,但也应每天进行消毒清洗,滑梯、气垫、小火车等不易拆洗的设备要用消毒液进行全方位擦拭。像气球等小物件可以先在水里浸泡,然后用消毒液清洗,最后通过高温晾晒也能达到消毒的效果。与儿童接触的游乐场所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检,需持健康证上岗。”

  医生:不要揉眼 吃东西先洗手
  针对儿童游乐场的卫生状况,记者咨询了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医生李丽华。她告诉记者,孩子们在儿童游乐场所里发生密切接触的可能性很高,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肠道系统疾病以及皮肤病、手足口病等。一些低龄儿童其自身抵抗力较弱,所以很容易被传染,在春季病毒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带孩子到室内游乐场等公共场所的次数。
  她建议,在儿童游乐场游玩时,要叮嘱孩子尽量不用手去触摸口鼻、揉眼睛等,不要在游玩时吃东西,玩耍后和吃食物之前一定要洗手。家长要及时给孩子做好个人卫生,另外,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用户点评: (共0条)
发表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