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游纪:儿童职业体验馆为何死得如此之快?

2015-07-02 09:11   出处:动漫游戏联盟网   编辑:boss 我要点评

  抛开宏观的跌宕起伏,单看儿童职业体验馆在各地的风评,8年的时间与当初的期望“掀起一个儿童时代的腥风血雨”相差胜远,反而有没落之势……

  为何儿童职业体验馆“死得快”?成为了行业最大难题!

  小编总结三大点,浅谈这“儿童职业体验馆死得快”,希望与各位交流:

  第一:客流越多死得越快

  第二:投资越大死得越快

  第三:越想赚钱死得越快

  一、客流越多死得越快

  为何?不应该是人越多、人气多、赚的多吗?

  非也非也。

  首先,在下所提到的人越多,是指“团队接待”。

  周一至周五儿童职业体验馆的空白成了硬伤,各地项目只有争取团队来疗伤。因此,自以为是地肆意接纳团队,远远超出场地接纳量成为常态。

  从表面上看是人利双收,可隐藏的结果却是名质双失!

  本最多只能容纳12人的单馆,愣是接待了25人;为了加快轮换进度,缩短体验流程,让孩子来了一趟也不知所云;同时,为了所谓地保障人多时的“体验秩序”、让孩子最大程度地进馆,开启路线模式——安排进馆,减少孩子的自主选择。

  玩了?没玩,学了?没学~

  这可要孩子们回去如何是好!说今天就是被安排到不喜欢的职业?人还多?还不好玩?

  孩子们找不到令自己开心的亮点。除了学校的组织,孩子还愿意自己来吗?

  作为儿童游乐项目,并不是体验越多越好,而是体验到自己喜欢的,意犹未尽更好!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团转散。

  另一方面的“人越多”,在下指的是家长。

  团队外的体验,有孩子必带家长。可人越多,家长的感受度就会越低。何解?因为家长作为一个必须在局内的局外人非常尴尬。

  其实家长陪孩子出来很简单,孩子开心,自己省心就很OK。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现在的项目根本没有为家长着想,寥寥无几的家长休息椅,将大部分的椅子集中到了有消费的中心广场。

  但家长会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是中国的国情!人少时还能将就着孩子们的等候椅坐坐,可人一多呢?如此一来不仅拉低了二次消费,同时也因为家长只能尴尬地在场外干等,还没有座位!降低了家长的满意度。

有些体验馆设置了亲子或者家长的活动,想以此解决家长干等的情况。这并没有错,只是片面了,因为有一个更重要的前提是,休息好了,才会想到如何打发“无聊的时间”!本身站着就累,还让“我”跑来跑去?特别是踩着高跟鞋的妈妈们,真是“费力不讨好”!

  感受度低,导致重复造访率低,当然“死得快”!

  那按如是说,可不和赚钱冲突了?

  “人不多=体验度好?”非也,在下并不是说要减少进人,而是儿童职业体验馆本身应该拥有人多也能保质保量的前提。

  如严格控制单馆体验人数,那多的人如何安排?如:增加儿童等候区,以及等候区游乐,以增强儿童体验度,或采取预约制,让孩子和家长学习合理规划时间,同时减少干等。

  如增加场馆附近家长等候区,配套场馆实时互动显示屏,充分的休闲就能够解决家长60%的困扰。在休闲区加一点家长的休闲娱乐,与职业体验挂钩,那就能锦上添花。我们要让局外人变成局内人。毕竟出钱的可是家长!

  中国人拥有“趋之若鹜”的特质,让孩子和家长等一等不怕,怕只怕等得“不值”!

  二、投资越大死得越快

  儿童职业体验馆的投入与收入存在着非常微妙的关系。说实话,如果儿童职业体验馆不是旅游板块的组成部分,只是独立体,它所辐射的范围是有限的,因此获得的客流也有限,再加之重复来的次数有限(因为孩子再喜欢玩,也会因为各种因素,一个年可能只来一两次),收入也就变得有限!

  在投入定数与收入变数之间,盲目加大投入,只会加剧收支的不平衡。所以必须以当地消费为基准,在考虑正常状态下的盈利进度,进行投资。当然,如果有其他目的则另计。

  现在各投资者越来越谨慎,盲目大投资的情况越来越少。所以在“投资越大”的方面,在下更想谈及的是投资比例的不均衡,即前期投资大,二次投入少。

  二次投入少,不仅仅是说单体项目一成不变,也是指大环境的落后。苹果从2010年第4代开始全面席卷中国,以每年至少一机的速度,扩张至今第6代P,传说中的第7代又将降临。人们从2008年用手机短信、qq聊天,到如今微信、淘宝“侵占”大家的生活习惯。连餐饮界,也从“常识”餐饮变身为平板点餐、微信点餐、点对点服务……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各类产品都在跟随着市场的需求而改变,更有甚者引领着市场的需求,一波又一波将“自己”推向新的高度。

  但是儿童职业体验馆呢?在沿袭了第一代儿童职业体验后,没有任何“发展”。所谓的软件升级说白了,都只是表面功夫。加之社会各类儿童职业体验活动、儿童实践活动层出不穷,儿童职业体验“城”开始“普遍化”。这样“没有竞争”的市场导致了经营者的“消极态度”。

  只能说,现在儿童职业体验“城”走向低迷,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以陈旧的思想来迎合日行月异的时代,这不简直是异想天开嘛。

  因此在现代,我们不得不用一种“产品”的思维,来看待儿童职业体验这个项目,以“求新”的思维来更新产品,才能不断迎合市场的需求,甚至引领市场的风潮。

  产品更新≠盲目创新,现在许多更新都是表面功夫、是急功近利的更新,既没有提升体验感受度,也没有解决以前的旧问题。

  那么什么是求新?求新就是用“新的方法”来解决经营问题,完善经营服务。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先不说职业体验要如何创新,就是把之前的顽疾给解决了,如家长不满意、孩子不满意、不赚钱、重复造访率低等等,就能成就一个全新的儿童体验产品!

  三、越想赚钱死得越快

  商家想赚钱不是天经地义之事吗?但盲目地“唯利是图”只会背离初衷!

  许多商家为了赚快钱,不仅盲目接团队,前期的“省钱”也非常严重,导致体验环境恶劣。许多供应商为了赚钱,“欺骗”投资者,导致大投入小产出,也屡见不鲜。

  许多商家没有经验,钱没用到点上,结果本末倒置。

  随着恶性投资的恶性循环,场馆的布局、道具规划、氛围营造越来越差。这就导致了现在孩子的体验度越来越低!

  如狂欢表演公司,为了省钱,挂着常人不忍直视的所谓“狂欢道具”,让孩子穿上,进行街道巡游,现在孩子自尊性极强,从小的审美也并不输给大人,如此“害羞”的体验,怎能让孩子有激情呢?

  又或者,都说现在孩子“早熟”,一方面就体现在了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的提升,甚至一些孩子比大人懂得更多。但投资者为了省钱,或是没有经验,把体验馆布置弄得“乱七八糟”,体验流程幼稚无聊,最终获得了这样的评价:“为什么这和我在外面看到的不一样?明明不是这样的!”孩子的较真,是否会令各位羞愧难当,也降低孩子对儿童职业体验馆的“憧憬度”?

  如果以敷衍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孩子怎能为自己在这体验而感到自豪?家长又如何能买单?

之前说过不能投入太大,但是在现有资金下,我们应该要做到效率最大化!

  我们不能否认,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打造出来的是“瑕疵品”。

  但因为前期新鲜度够高,所以人们会因此而忽略到那些“令人不悦”的细节。

  而随着市场的成熟,以及体验型、服务型概念的全面铺开,职业体验城的旧疾已经越来越凸显;再者,跟不上当代儿童的心理特点,以至于受到市场的冲击,掀起倒闭狂潮。

  不得不说,第一代儿童职业体验馆已死!

  但是我们应该相信,成功的道路是不断完善的道路!


用户点评: (共0条)
发表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