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少不要骗我 主题公园的未来在这里?

2015-07-14 14:17   出处:动漫游戏联盟网   编辑:boss 我要点评

  1、“主题公园的两极化发展”


  未来,主题公园将向两极化发展,这是一个大胆的预测。“两极化”就是主题公园的市场定位将不向“极大”和“极小”两个方向发展。一部分主题公园向主题公园度假区的方向发展,例如即将于2016年开业的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和广东长隆集团的珠海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这类型主题公园含有酒店、零售、餐饮、娱乐等成熟的产业链配套。游客到度假区游玩,通常规划3天到一周的行程。另一类指区域性的主题公园,例如苏州摩天轮主题公园。这类主题公园定位精准,深耕主题文化,能更好地满足近距离市场对于碎片化时间的娱乐需求。未来,每个城市或将都有小型主题公园,辐射一小时以内的近距离市场。

  问题是投资商往往抱有高于实际的幻想,希冀能辐射长三角、冲出珠三角,覆盖东北三省。未来主题公园朝向两极化发展,已经规划完成的公园定位有些尴尬,怎么办?在选址上依托一个成熟度假区或成熟的旅游产业链项目作配套,也没有问题。

  2、渠道和广告对消费者的捆绑弱化


  两会之后,“互联网+”成为热门词汇。其实,主题公园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概念的思考,业内早前就开始研究。公布一组数据,据第三方数据服务提供商Talking Data发布的《2014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规模达10.6亿,较2013年增长231.7%,增速远超全球同期市场。思考一下,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将会对游客的旅游消费模式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一个游客从旅行规划到行程下单,从行前服务到晒照评论,全部使用APP,使用手机。我们形容一根手指,世界触手可及,也毫不夸张。

  与此同时,由于智能终端使用的便捷和高效,线下旅游代理、旅行社的市场空间日渐狭窄,甚至一些OTA(线上旅游代理商)也会受到挤压。可以预见,传统的旅游销售渠道对游客施加的影响,将越来越小。或许,只有游客需要制定相当复杂的出行计划时才会想到线下旅游代理商。总而言之,因为有了更加便捷的预订通道,传统渠道对消费者的捆绑在弱化。

  另一个现象,互联网时代,好事传千里,坏事也出门。90后、00后在主题公园玩得痛快,忙不迭晒照片,免费传播扩散。反之,玩得不好,一时间各种吐槽、口水弥漫。今年,发生在温州苍南县的游客死亡受伤事故,最先发布的不是媒体,而是围观的游客。如果说,未来主题公园哪家强?不是媒体说了算,不是广告说了算,而是游客以产品的卓越性说了算。

  3、大数据是主题公园互联网时代的变道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为主题公园的下一次飞跃插上了翅膀。以美国奥兰多迪士尼世界为例,其开发的MagicBand腕带,是目前全球主题公园内、科技含量最高的数据采集终端。游客带上MagicBand,走进一家事先预订好的餐厅,还没开口,服务员就已经知道你是谁,坐在哪一桌,点了什么菜。有了MagicBand,服务员可以提升个性化对客服务,增加游客的消费体验乐趣。东京迪士尼乐园是大数据应用的先驱,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东京迪士尼就可以通过当天预约入园人数和天气预报等因素,预测餐厅销量如何,食材储备量是否适合。经过长期数据积累和实践,东京迪士尼预测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7%以上。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迫切需要支付方式的变革。现在已经有了支付宝、财付通、零钱包和即将到来的刷脸支付,未来还有瞳孔扫描支付。据报道,丹麦政府已经宣布,从2016年1月开始,多数商店将取消收银机,只接受电子货币。也就是说,丹麦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无现金的国家。如果中国也实现无现金,主题公园还需要售票窗口吗?游客购物还需要收银台吗?购买的东西还需要顾客自己拎回家吗?以上的如果既将实现,你的主题公园准备好了吗?

  4、消费者结构巨变,你造吗?


  儿童(家庭)还会是主题公园的常客吗?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我国80后人群有2.19亿,90后有1.88亿,00后有1.61亿。有没有发现年轻人越来越少。根据人口年龄结构的预测,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在从纺锤形变成倒三角形。试想一下,2040年,中国的消费主力是50岁左右人群。童话与欢乐不再是主旋律,中年人将有可能成为主题公园的消费主力。那么,主题公园是否会转型为另一种替代产品?还要瞄准家庭娱乐市场吗?如果现在有人问,应该怎么做主题公园,我的答案是,不是怎么做主题公园,而是思考如何做娱乐产业。

  时代变迁的烙印:少子化和单身化

  除了人口结构的变迁,还有两个“化“值得关注:少子化和单身化。三代单传在时下很常见,因为单传,所以有了特别的现象。有一个话题很有意思,是不同年代小孩的理想对比:80后小时候认为,成功的人是见义勇为的,能到世界各地旅行的,长的英俊漂亮的;90后的愿望是当军人,当老师,当医生,当科学家;00后,要变成铠甲勇士,让周围的人都晕倒,穿越时空看未来的我,游戏打到哪一关……00后等新新人类的脑袋到底在想什么?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还有一个现象,单身化。据2014年数据统计,全国大龄单身男女超过1.8亿,其中50%是因为工作圈子小,缺少社交平台。有问题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商机。这个数字告诉我们全国有1.8亿个“单身狗”的市场。单身市场消费倾向、消费能力都不一样,这个市场需求,主题公园该如何满足,亟待研究。

  痛点和痒点挠对了吗?

  基于以上的种种变化,消费者的特征也在变。现在的消费用户有什么特征呢?个性化购物,碎片化阅读,体验性消费,一些从未被发现的痛点和痒点分分钟都在闪现。美国奥兰多环球影城里有一个哈利波特主题区。这个区有一家叫做奥利凡德斯(Ollivanders)的店,专门出售各种系列的魔法棒。19.88美金~35美金。如果买回家,给奶奶看,她一定问你,买根筷子干什么?如果你告诉她这根筷子要20美金,她马上晕倒。但就是这样一根没有魔法的筷子,不仅有人买,还有人成套买。只能说,这根魔法棒戳中了市场的痛点和痒点。痛点是什么,对哈利波特梦幻世界的向往;痒点就是这些幻想需要一根有魔法的棒子连接。

  还有一类概念型产品。在台湾考察时,看到有一种酒,叫“忘记回家”,好喝到忘记回家。还有一个叫“验运棒”,测验你运气的棒棒,其实就是一根糖果。另外,还有一个叫“人生第一桶金”的饮料。这类概念型产品,卖创意、卖痛点、卖痒点,专攻新新人类的软肋。

  目前,国内主题公园的二次消费日渐下滑。经营者应当主动去思考,除了提供商品,如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举例而言,华谊兄弟电影世界特别筹划了明星造型服务。参照明星的时尚妆容、衣装打扮,把游客当成明星,享受明星服务。除了明星造型,影痴们还能进行电影拍摄,如果恰好是古装爱好者,还可以和爱人来一场仿古婚礼。诸如此类,就是个性化的服务。过去,主题公园投入巨资,换设备,换演出,办节庆。未来,主题公园要思考的是,如何跟游客互动,增强消费粘性,玩出新体验,创造出网络无法替代的价值。


  大跨界:隐形的挑战者

  我把跨界分为“大跨界”和“小跨界”。大跨界就是指行业之间的跨界。今年3月13日,日本东京的海贼塔亮相,位于东京塔下一层到四层。透过八个主题体验项目,海贼塔将海贼王主题贯穿于整个东京塔,以此带动其他商业体的客流和消费。在日本大阪的森之宫,有一家Q’sMall的购物中心,把300米长的跑道放到了楼顶,内部还有两个小型足球场。因为根据他们的研究,在该区域的商业体应该与运动结合。在国内,三亚湾红树林度假世界的亚马逊丛林水乐园,将电影城、文化艺术中心、度假村、商业地产、水世界融合一体。在浙江宁波,银泰集团入股宁波罗蒙环球城,使罗蒙环球乐园成为整个商业体的一部分。以上都是购物中心都跨入了其他行业的案例。试想,如果商场里出现了免费的摩天轮和过山车,酒店里出现了免费的水上乐园和XD影院,主题公园该怎么办?

  尖端科技与跨界

  还有一种跨界,在美国,Google花5亿美金打造了一款游戏《Ingress》,只要带上头盔,就可以让游戏影像和现实融为一体,游戏极具真实体验感。

  美国犹他州盐湖城一家公司,设计出了“THE VOID”虚拟现实主题公园,玩家能进入现实和虚拟混搭的世界,还能挑选和使用武器,临场感指数爆表。这些引领未来实景娱乐体验的科技项目,我们从未在游乐设备展览上看到,对吗?因为他们从来就不是生产游乐设备的公司。只是有一天,他们突然有一个创意,就打劫了你的行业,成为全球之最。

  小跨界,拆掉壁垒,去掉僵化。

  小跨界是什么?当下,主题公园的经营者显然认识到了一个问题:商业、餐饮、娱乐各自为政。然而,体验式消费让这一切的界限统统变得模糊,对于商业、餐饮和娱乐,我们不仅要模糊,更要走向完美融合。

  现在,商业已经跨进来做娱乐,主题公园是否要考虑把娱乐融入商业?让我们一起思考如何做跨界,如何通过跨界让产品更卓越,如何让消费变得有趣。

  未来,是各种可能性的集合,唯有勇敢迎向它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精彩。那就让我们一起挑战可能,迎向未来。


用户点评: (共0条)
发表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