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以儿童职业体验为代表的儿童主题娱乐在各大城市如火如荼地发展,主打儿童概念、家庭消费的主题购物中心也在逐渐升温。
2008年,被外界看作“中国首家青少年体验教育基地”的酷贝拉落户长沙,历时8年的发展创新,酷贝拉目前正逐步纵向全国拓展,落地十几个城市全国连锁,横向全产业链集团式发展,与国内外资深团队共同研发了“酷贝拉国际双语幼儿园”、“酷贝拉亲子主题酒店”、“青少年奥特莱斯”等亲子文娱板块,延伸构建互联网,动漫,衍生品公司,力争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酷贝拉创始人王跃回忆,2009年一大批没有任何行业经验的人一股脑涌入儿童领域,少儿职业体验,乃至整个亲子产业在中国都处于起步阶段。“但相信经历时间的沉淀,与市场的检验,行业将逐步趋于成熟”。
破壳同质化
1999年诞生在墨西哥的Kidzania,是世界上第一家面向儿童的职业体验式公园,开园当年就创造了82万入园人次和227天的满园纪录,甚至节假日门票预约都排到了3个月以后。随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纷纷开始建立儿童职业体验教育主题乐园。
酷贝拉的理念同样缘由于此。2008年,王跃带孩子到日本的Kidzania游玩,这让他感到惊喜:这种体验式教育正是中国所缺乏的。
回望王跃过去几十年的职业生涯:1992年作为上海精品商厦初创团队涉足商业,1995年曾任上海美丽华集团总经理,1997年海螺集团西服公司总经理;2003年转身进入地产行业,组建湖南西沃投资有限公司,2006年,通过西沃公司投资湖南互相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未涉足过儿童职业体验行业的王跃,毅然告别地产界,在2008年创立湖南酷贝拉欢乐城,开始一段新征程。
王跃回忆,酷贝拉从最初的选址、客源、规划设计到后期的商业联动消费、商业坪效提高,任何一个环节都在不断度量:酷贝拉将现实社会里各行各业的建筑按照同比缩小的方式浓缩,组合成为一座微缩的“城市”,并且具有自己独立的公共系统、金融系统、安全系统、法律系统。孩子们可以在里面跟着辅导老师进行职业体验,并赚得“酷币”。
酷贝拉成功的运营模式被大量复制。时至今日,儿童用品产业受到资本的追捧和商业社会的关注,甚至有很多开发商把“儿童业态”作为救命稻草,国内儿童产业现状面临着同质化严重、粗暴地拿来主义等不可忽视的问题。
对此,王跃表示:“儿童业态的同质化问题,和简单的拿来主义以及粗燥的复制离不开。酷贝拉自2009年率先在引进少儿职业体验之初就完成了200余项知识产权的申报,以应对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各类需求。”
打通产业链
在中国特色家庭结构(4+2+1)下,儿童中心化、儿童消费随之迅速增长。据中国儿童产业研究中心调查,80%的家庭儿童支出占家庭支出的30%-50%,孩子的消费已经成为家庭消费的最大支出之一。
酷贝拉被称为“中国版迪士尼”,但王跃显然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做文化产业需要情怀”,在王跃眼中,酷贝拉走的并不是迪士尼模式,“迪士尼只是游乐性质的乐园,而酷贝拉是‘中国少年儿童综合能力的供应商’”。
在王跃的设想中,儿童主题领域几乎可以涉及所有的领域:房地产、酒店、新媒体、网络、电影、动漫、百货、酒店、书屋、教育……被看作拥有“千亿蛋糕”并不为过。
“一般来讲,这个行业中植入性广告、门票、衍生产品、其他收入的占比,以3:3:3:1较为合理。”王跃说。与其它儿童主题乐园的盈利模式不同,酷贝拉的盈利模式并不以门票为主,而是以后续的衍生产品和其他产业的开拓为盈利点。
王跃介绍,酷贝拉从2008年起,只用了3年时间,就构筑了以大型连锁儿童职业体验乐园为圆出版发行、少儿体验教育机构、衍生商品在内的产业链,以及亲子百货、亲子酒店、国际双语学校等系列产业支线,形成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未来,我们考虑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开店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加快拓展速度。”王跃说,传统零售业自电商异军突起后,始终没有找到很好的应对方案,受此影响,放缓扩张步伐,甚至减少门店转而投入线上争夺的品牌不在少数。“亲子体验式业态以儿童为突破点,带动“1+2”乃至“1+6”的家庭停留消费模式,产生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可能。我们相信,随着酷贝拉拓展政策的放开,酷贝拉将会在全国更多的城市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