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亲临中山市调研游戏游艺产业发展状况。其提出,中山可以从“一个基地”(生产基地)转型升级为“四个基地”(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展示基地、体验基地),做全国游戏游艺行业的“领头雁”。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司长陈通、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副市长吴月霞参加调研。据了解,当天早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会见项兆伦。
在广东游戏游艺文化产业城,一场飞镖嘉年华正在举行,选手们扔出飞镖,电子屏幕就会立即显示总体得分。不远处,一场室内高尔夫赛事正在进行,“选手”站在大屏幕前挥杆。调研组成员对这种运动与游戏游艺相结合的形式表示赞赏,认为它节省空间,利于向学校和社区推广。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中,项兆伦表示:“中山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游戏游艺设备生产基地,也可以是最强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基地、最新的游戏游艺设备展示基地、最丰富最健康游戏游艺内容的体验基地。” 副市长吴月霞则表示,中山将制定本地游戏游艺产业规划,并为全国性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接下来,中山市游戏游艺产业将结合到社区公共服务,也将融入旅游业、科普等领域。
声音
游戏游艺产业能做多大?——服务人群覆盖6岁至66岁
据项兆伦分析,政策环境的改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商业形态的变化,给游戏游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国内游戏游艺产业发展面临新起点,将体现在以下的新面貌、新台阶。
首先,场所的阳光化。游戏游艺场所敞亮、整洁,不踩“红线”,不打“擦边球”;第二,游戏游艺内容益智化、健身化、技能化;第三,游戏游艺的形式竞技化,不仅提供场所服务,还有联网竞技,甚至是全国性、国际性的联网比赛;第四,消费人群多样化。游戏游艺产品要覆盖不同年龄层次,不仅为青少年服务,也要为中老年服务。目前,行业将服务人群定位在6-40岁,这是不够的,至少应该是6-66岁。从内容到外观造型,从参与难度到形式,都要关注中老年人的需要,开发适合中老年人的产品和游戏游艺形式,鼓励游戏游艺行业服务社区、服务公共文化。通过转型升级、提升形象,让游戏游艺行业成为不同年龄人群都喜爱、都受益的阳光行业。
行业人士如何行动?——借助商圈,融入社区,做大市场
调研的最后一站位于古镇镇云顶星河,是游戏游艺设备走进社区的典型例子。据悉,游乐园投资1.5亿元,极大地拉动了所在地商场的人气,每年将带动几百万人次的消费。目前,顺德、江门、肇庆等周边市(区)都有游客到那里玩,商场的辐射范围从原来的几公里,扩大到50-100公里。
金马科技董事长邓志毅对“云顶星河”评点说:“我们通过进商圈、进社区,实现娱乐的普及化、常态化、大众化。” 中山市游戏游艺行业协会会长叶威棠表示,目前,游戏游艺产品主要针对青少年和成年人,40岁以后的少一些,适合中老年人的产品占比不足1成。项兆伦部长提出,希望年龄段延伸到66岁。其认为,这有利于游戏游艺产品的安装场所扩展到长者活动中心、公司、家庭等,市场份额将迅速拉大。中山市游戏游艺产业已将健身设备、动漫游戏结合起来,推出一系列适合中老年人的产品。例如室内自行车,遇到雾霾、下雨天气时,可用于室内锻炼。又如跑步机、室内高尔夫球场、乒乓球,未来可在室内模拟室外活动,进入社区、健身中心、长者活动中心等地。
数据
中山游戏游艺产业大数据
11万套:2015年至今,中山市游戏游艺企业生产约11万套产品。
65亿元:同期,实现总产值65亿元。
52.1%:同期,出口占比约52.1%。
200家:全国范围内,开设自营品牌店近200家。
100家:全国范围内,开设合作经营店近100家。
数十家:数十家企业形成研发、生产、销售、终端场所经营的“一条龙”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