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已初步形成以园区、楼宇为载体,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等行业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部署,成都进一步加快了文化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全省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区。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以园区、楼宇为载体,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等行业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据预测,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约330亿元,增长28%,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8%。文化产业已迅速成长为全市优势产业。
为积极抓好政策引导,推动文化产业科学发展。成都市编制了《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设立市级文化专项资金,出台涉及文化产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等重点行业加快发展,鼓励打造更多文艺精品。目前,确保每年市本级文化专项资金投入不低于2亿元。
同时,抓好重大产业化项目,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用好特色楼宇、老旧厂房、风景名胜、科技人才等各类资源,大力打造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特色街区和天府古镇。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发展。我市已先后组建成都传媒集团、成都文旅集团和成都艺术剧院等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其中成都传媒集团资产总值超100亿元,集团报业综合实力连续两年名列全国报业集团第四位,成都文旅集团资产总值超过80亿元。积极搭建发展平台,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搭建节会活动平台,搭建人才培育平台。
展望: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70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
把成都打造成“文化之都”
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就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作出安排部署,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提出要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并明确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即: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70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成都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市属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转企改制和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加快出版发行、演艺、电影等公司股份制改造,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企业管理体制。同时,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文化产品流通网络,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合理流动。
二是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按照“一极七区多园”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同时,加大东区数字音乐公园、锦里拓展区、成都民办博物馆聚集中心、武侯IT软件动漫创意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力度,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三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国有文化企业集团跨区域整合重组资源,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同时,依法加大民营文化企业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等方面支持力度,营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推动全市各类文化企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