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机已经成为现代男人的最佳娱乐方式

2008-07-18 00:00   出处:动漫游戏联盟网   编辑:Eden 我要点评

 找些玩家,来讨论他们休闲生活的一大部分,总会很轻易就攫取了他们的兴奋点,侃侃而谈,而且是光明正大地谈——谁说打电玩就“荒废人生”或“不务正业”!


  这里是电玩,是被玩家培养出来的休闲项目,不是网游或者街机。这群对硬件设备有要求的玩家,不光是为了追求游戏本身的刺激,而是往往不由自主地从游戏中汲取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释放和快乐,视觉的追求,抑或平凡思维的跃动。


  玩家生活 静与动的博弈


  全球玩家推崇的生活方式,从去年的最受欢迎游戏榜单就可见一斑。


  美国友人喜欢的多半为对打格斗类、运动类游戏,像橄榄球、nba、职棒联盟等都是他们的最爱,所以他们一般都会购买动画效果好、游戏软件丰富的游戏机。就连美国电影里都有人说开飞机是从playstation上学习来的,所以拥有大量游戏资源的索尼就拥有了很多拥趸。美国榜单的前10名少有psp游戏,他们的偏好和好动、开朗的性格有关系,而且,住house,空间大,家里就能做成游戏基地。


  日本朋友喜欢的是磨叽半天的rpg(角色扮演)游戏,费时又费力的养成性游戏,总之,是增添了很多故事情节的游戏,这和他们居住空间狭小,喜欢闭关破坏脑细胞的习惯有关。榜单上排前10名的有一半都是适用于psp和nds的游戏,可能是因为大部分日本人通常上班比较远,有大把的路途时间需要口袋机来打发。另一半都是适用于wii的游戏,似乎都比较支持本国的游戏事业。


  欧洲游戏迷的爱好和美国比较类似,同样喜欢运动类游戏,但涉猎的游戏更为宽泛。运动类游戏中更为偏好足球之类欧洲盛行的体育项目。


  三个地区的游戏迷都有共同的游戏内容喜好——视觉效果好、血腥、暴力等类似《生化危机》《战神》《鬼泣》《最终幻想》的游戏。游戏机方面受到普遍好评的xbox 360、playstation3、wii拥有不同类别的粉丝。相对来说wii凭借更丰富的交互形式和更有趣的游戏形式,受众范围更为广泛,这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普遍认可。


  psp相对来说在亚洲市场受喜爱程度比较高,nds系列在欧美市场的喜好程度较高。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手机、pda等与游戏产品的融合,再加上硬件设备、网络能力的提升,掌机的发展前景将会更为广阔。


  “动”的需求正一点点揭开城市人内心的烦躁。而大多数时候,他们仍然选择足不出户的静态生活,在家,打游戏。


  日本2008年游戏排行


  1. 《怪物猎人 便携版2nd g》 适用机型:psp


  2. 《口袋妖怪 白金》 适用机型:nds


  3. 《wii fit》 适用机型:wii


  4. 《马里奥赛车》 适用机型:wii


  5。《任天堂明星大乱斗x》 适用机型:wii


  6. 《旋律天国 金》 适用机型:nds


  7。《勇者斗恶龙v》 适用机型:nds


  8. 《星之卡比 极端超华丽》 适用机型: nds


  9. 《动物之森 一起进城去》 适用机型:wii


  10. 《wii sports》 适用机型:wii


  欧洲2008年游戏排行


  1。《侠盗猎车4》 适用机型:xbox360/ps3/pc


  2。《braid》 适用机型:xbox live


  3。《小星球大冒险》 适用机型:ps3


  4。《摇滚乐队2》 适用机型:xbox360/ps3/ps2/wii


  5。《战争机器2》 适用机型:xbox360


  6。《死亡空间》 适用机型:xbox360/ps3/pc


  7。《星球大战之原力释放》 适用机型:xbox360/ps3


  8。《hunted forever》 适用机型:pc(在线flash )


  9。《fieldrunners》 适用机型:iphone


  10。《孢子》 适用机型:pc


  美国2008主机游戏排行


  1. 《wii play》 适用机型:wii


  2. 《马里奥赛车》 适用机型:wii


  3. 《wii fit》 适用机型:wii


  4. 《明星大乱斗》 适用机型:wii


  5. 《侠盗猎车4》 适用机型:xbox 360


  6. 《使命召唤》 适用机型:xbox 360


  7. 《战争机器2》 适用机型:xbox360


  8. 《侠盗猎车4》 适用机型:ps3


  9. 《madden nfl 09》 适用机型:xbox 360


  10. 《马里奥赛车ds》 适用机型:nds


电玩商情-牌机,百乐,玛莉机-www.dw188.com
  电玩表情 挑战+放松+快乐


  “有高手,请来和我pk”


  高虎 演员,30岁,10多年电玩龄。会在所有拍戏收工的晚上熬战一把。电视《天龙八部》中的虚竹,《我的三十年》中的冼广伟,卸了妆之后是彻底的电玩迷。第一部电玩设备是黑白掌机,玩俄罗斯方块的那种。最擅长《实况足球》,很久都没有对手了。


  电玩就像是我爱喝的一种饮料,口感和味道与我的需求很match,解渴,也让我开心。就像有人爱上网,有人爱k歌一样,我爱打电玩。但是我没觉得对此上瘾了。喜欢就算是上瘾吗?喜欢应该算是一种态度,很简单的那种。


  接触电玩从街机开始,之后兴趣随着年龄递增。出去拍戏的时候,会随身带着psp,房间里是ps3,收工之后,只要时间不是很晚,必须要拼一下,好在剧组里总是有志趣相投的人。


  尤其喜欢和朋友一起玩对抗的游戏。地板上盘腿坐着,打到累或者饿,不计算时间。要是知道有高手,只要能约到都会约出pk。


  这块强大的磁石整天在家吸引我,但我没觉得自此就变成宅男了,还是会约着朋友们一起出去玩,或者泡吧,之后再回家玩会儿《实况足球》。玩的时候我们很“入戏”,会对着屏幕不停地说话,和游戏里的角色对话呢。


  其实我不止关注电玩,也会关注整个数码市场的变化,还有所有数码产品,我家最多的杂志是数码类的。数码产品跟时代的脚步最近。


  买电玩途径:通常以中关村、鼎好为主,也会从中国香港、日本带些回来。近期电玩动向:《实况足球2009》


  上了安全的瘾


  赵晓琭, 29岁,水瓶座,电玩龄20年。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金融机构业务部经理。日常生活中比较宅。现在拥有的电视游戏机有ps3、xbox360,掌机有psp、ndsl。从ps2时代起,就一直坚持买正版软件,现在ps2、ps3、甚至psp的正版软件已经占了书柜的一层。


  电玩就是一个娱乐产业,本身就是带给人快乐的。非要从游戏里玩出人生哲理,我无法理解。玩物丧志,是物的错?还是玩物者的错?我不敢说,但我知道游戏并不是精神鸦片,起码我现在活得还不错。


  9岁时我有了自己第一台游戏机,当时是根据日本80年代主流电玩载体fc(family computer)山寨来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红白机”。第一个游戏依稀记得是经典的“四合一”,包括魂斗罗、沙罗曼蛇、赤色要塞、绿色兵团。


  从第一部“红白机”开始,也曾经拥有过md(mega driver),sfc(super family computer),3do、ps(play station)、ss(sega saturn)、ps2、dc(dream cast)、n-cube,它们现在退出了我的生活,但我很感谢它们陪我度过的那些快乐时光。我最擅长的是slg(战略类型游戏)和rpg(角色扮演类游戏),最苦手的是arc(格斗类型游戏)。


  虽然现在的工作不能再让我有大块时间去享受电玩带来的乐趣,但电玩仍然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电玩给我的感受就是放松,当你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打拼得身心疲惫,电玩丰富多彩的场景、跌宕起伏的情节、朋友的切磋,不失为一个调解心理压力的好方法。说起游戏其实消遣和挑战都是存在的,有时候为了达到某个成就可以彻夜不昧,当然也会玩一些轻松的游戏缓解心情。在我个人来说还是自娱自乐多过对抗。


  我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可能很多人认为玩游戏是一种很幼稚的行为,但我认为,很多游戏对一个人的综合水平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游戏者有很强的分析解读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突发适应应变能力等,比如即使最简单的游戏——俄罗斯方块,也需要玩家具备毅力和体力。我认为电玩迷的心理年龄并不能以他是否玩电玩来衡量,起码我认为他们的心理年龄应该会比同龄不玩电玩的人要大些。的确,我承认会有玩游戏上瘾的情况出现,但并不会有不良反应,还属于比较安全的瘾。


  买电玩途径:在北京一般都是在鼓楼、地安门一带,也会让去日本或者香港的朋友往回背,日本东京的秋叶原也是世界上游戏玩家的圣地。近期电玩动向:正在玩的有《如龙3》、《生化危机5》(bio hazard 5),预订的有《无双》(orochiz)。


  打游戏简单快乐


  赵申,游戏设计工程师。有为电玩而生的思维和生活。第一部电玩就是psp,现在拥有psp2000,ps3,xbox360,nds,wii等几乎所有的电玩设备。曾参加过cs全国比赛,获得上海区前8名。是电玩迷,却不为电玩沉迷。有空的时候自己才放纵一把,新游戏一出会很疯狂,但都是三分钟热度。


  游戏已经是一种文化和爱好,你可以在游戏里找到生活中自己的另一面。


  在休闲的时候我很喜欢和朋友一起玩集体对抗性的游戏,和朋友一起玩是很开心。不过目的都很简单,是以消遣放松为主,毕竟是游戏嘛,如果玩的很紧张就失去本身的乐趣了。


  我觉得喜欢电玩迷的心理年龄在20岁左右,整体比较年轻的,虽然不乏年长者,但是还是以年轻人为主,他们都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精力充沛,善于挑战。接受欧美和日本文化比较多。


  一般每个游戏都会有自己的小圈子,所谓的“高手”都是通过网络互相认识,互相切磋提高游戏水平。不过“高手”也要具体看是哪个游戏的高手,应该没有


用户点评: (共0条)
发表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