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部发布了《第二批游戏游艺机市场拟准入机型机种产品目录公示》公告,公告称:公示期至2010年10月25日,如对公示机型有质疑的,请书面实名致函文化部文化市场司。这是继去年4月9日公布《第一批游戏游艺机市场准入机型机种指导目录》之后,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公布的第二批目录,虽然本目录还处于公示阶段,但是依据上次目录的出台程序来判断,基本可以确定本目录不会有大变动。
公示目录中,有18家企业的83个机型机种入选(注:目录中华立公司的“钢琴<实应为铁琴>第一乐章”,中山世宇的“波滋水世界”、“ 快乐拼图”三种机台重复公布,实为80种),其中中山市世宇动漫科技有限公司以26个品种,广州市希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7个品种的较大领先优势名列目录榜前两位,成为本次准入目录申报工作的两大赢家。在入选品种中,很大一部分是已经在市场上运营一段时间,但是也有刚面世不久的新机种,本次目录品种中,游艺机占很大比例。
在这次评审中,由于参审企业对于评审政策理解的偏差或其他原因,导致多家企业上报的58种机型机种没有通过审核,这些产品未能通过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无使用我国通用文字、歌曲或对白内容有问题、有退币功能、属代理产品、不属于广东省内企业生产等。
看完这个姗姗来迟的第二批目录,再回想今年4月27日文化部宣布把游戏机内容审查工作下放到个各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时在业内引起的欢呼雀跃,不免让人有点失望,因为在第一批目录中,有31家企业327种品种入选,而这次才只有18家企业80个品种入选。此次数量的减少,是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够,还是目录设定的门槛过严过高?应该引起业内人士和管理者的思考。
在今年4月27日,文化部宣布把游戏机内容审查工作下放到个各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时,笔者就曾撰文玩笑似的说过,与其说“下放到个各省级文化行政部门”,不如直接说下放到广东省文化厅更加贴切,从这次的目录看来,笔者不幸而言中,18家企业全部是来此广东的两大游戏游艺设备制造基地——广州市番禺区和中山市。广东省文化厅被授予审批权之后,又将初审权下放到了番禺、中山的两大行业协会,由两个协会组织专家和抽调业内权威人士组成评审组对报送机台进行初审评定,由此看来,冠以文化部组织的机台准入目录审定工作,到头来还是靠我们自己“自力更生”。此状况在为行业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业内参与评审的权威人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意识和神圣的公平公正职业操守。
今年8月广东省文化厅制定公布的《广东省游戏游艺机型机种内容审核工作规程》第十八条规定,“原则上每年3、6、9、12月各开展一次审核。如申报核准的产品较多,可适当增加审核次数”。这个规定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每年至少有4次审核工作,如有需要还会增加。但是从去年4月的第一批到现在的第二批,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间隔内才有18家企业80个品种入选的情况来看,此规定实施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如按此规定来计算,平均每次审核大概只有3家企业,15个品种入选。如此小的规模不足于启动一次审核程序。
从去年第一批目录公布以来,终端场地和厂家就一直反映入选品种不能满足场地经营需要,这次入选了80个品种,加上第一次的327种,总数将近410种之多,那么这么多的品种能不能满足需要呢?这还要看终端场地的反应,但是要指出的是,本次新入选的机台品种,大部分是早已在场地运营着的,这次入选目录,仅仅是给一个正当的“名份”罢了,并不能说终端场地又多了80个选择,而且第一批目录中的品种还有多少在终端场地里“健在”还不得而知。所以,笔者可以预计,虽然总数410种的数字听起来已足够惊人,但是终端场地仍会有机台品种不够的呼声。而在今年4月份文化部发布的“4.30禁限令”的推迟截止日期,随着本次目录的出台,可能会被提上议事日程,相信到时候又会有一番争论。
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早在今年4月份文化部就发布通知,声明第一批目录以外的机台退出场地的禁限令推迟执行,但是在笔者所见到的全国所有地区的关于游艺娱乐场所的规划文件中,对于机台的限定还都仅限于第一批目录内。这个现象说明了基层文化执法部门对于大型游戏机行业执法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因为最高主管部门发布规定,下级必须执行,但是当上级改变态度时,下级部门就会觉得无所适从,“无法可依”了,所以只有继续按老政策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政府管理部门对于大型游戏机行业的具体状况缺乏深入的了解,从而导致了在政策制定上出现了偏差。
第二批目录已经出台了,相信随着企业自主研发力度的加大和终端场所越来越快的机台更新频率,不久的将来就会有第三批、第四批乃至第N批出台,笔者的愿望是,在不久的就来,大量的新企业加入自主研发,大批的新机台踊跃出现,而不是现在的十几家企业,几十个品种,到那时才能说行业真正做大做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