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给力 内部发力
国家和各级政府为促进和激励文化产业发展而制定与颁布了诸多政策或措施;金融业、保险业等涉足并助推文化产业的发展
之所以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正是由于内部条件、外部条件的日益成熟和政策体制、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目前来看,促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因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国家和各级政府为促进和激励文化产业发展而制定与颁布了诸多政策或措施;金融业、保险业等涉足并助推文化产业的发展。
纵观国家政策,从2003年后文化体制开始改革以来,政策重点已经从最初的体制改革转化到目前的文化振兴和产业发展。2007年,商务部会同中宣部、外交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从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出口信用、保险体系3方面为文化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持。2009年,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同年7月22日,国务院审议通过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将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明确了文化产业振兴的指导思想和8大重点工作,标志着国家层面正式将文化产业提升至“战略性产业”层面加以培育,标志着国家已经把文化产业作为实现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内需以及进行文化输出的重点行业来发展。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指出,2009年堪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转型之年”,全球金融危机凸显文化产业的特殊优势,让文化产业登上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位置。
如果说政策的利好为各地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带来良机的话,那么2010年是体现得最充分的一年。这一年国家相关部门就文化产业发展而颁布的政策或条例可谓接连不断:1月4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新闻出版改制、“走出去”和数字出版成为2010年重要任务;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繁荣创作生产、积极培育新型企业、大力支持城镇数字影院建设、鼓励加大投融资政策支持和积极推动科技创新;3月26日,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等9部门联合出台了近年来我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首个宏观金融政策指导文件——《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其中推出加大信贷投放,完善授信模式,改进金融服务,扩大文化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培育文化产业保险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6月3日,文化部出台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网络游戏进行管理和规范的规章——《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6月9日,文化部又下发《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8月18日,文化部与中国农业银行还向全国文化系统和农行各地分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全面战略合作的通知》;9月,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是这些政策或措施,吹响了我国文化产业全速前进的号角。
值得肯定的是,上述属于国家层面的政策不但在全国各地得到积极响应,而且很多地方政府还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更多扶持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或措施。据梅松介绍,北京在2006年至2009年间制定了包括《关于金融支持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政府资金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此外,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与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都签订了金融合作战略对接协议,目的就是为了给予文化产业领域贴息支持。
作为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股强劲动力,近年来,金融业给力文化产业呈现出愈发强劲的势头。其中,北京银行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据北京银行中小企业事业部总经理章志勇介绍,2007年11月,北京银行率先与当时的北京文化创意中心签订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提供了一个50亿元的专项授信额度,形成了一个产业与金融资本初步对接的通道。2008年5月,北京银行与华谊兄弟签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以版权质押的方式为企业的14部电视剧提供1亿元打包贷款,开创历史先河。从2010年开始,北京银行文化创意业务向行业纵深发展,加强与广播影视、动漫网游、文艺演出等子行业的拓展。积极探索适合文化产业项目的多种贷款模式,除传统担保、应收账款质押、法人无限连带责任、中小企业联保等担保方式外,积极开发以版权质押为核心的文化产业贷款模式。
梅松表示,目前,北京辖区内多家银行相继加入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工作,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等政府机构搭建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平台,积极为优秀文化创意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授信,支持首都文化产业发展。
作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通过提供风险保障、推出便捷服务、发挥投融资功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2010年12月29日,文化部和保监会联合下发《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率先将保险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推向深入。这些都为生机勃勃的文化产业输入新的血液,也为文化产业在“十二五”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提供新的动力。
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因即文化产业自身发展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成功案例中略知一二。由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国产原创系列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自2005年6月推出后,陆续在全国电视台热播,最高收视率达17.3%,大大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的境外动画片。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动漫游戏中心主任邓丽丽介绍,该剧迄今已推出玩偶、图书、舞台剧、手机游戏等1000多种衍生品,其中“喜羊羊”系列图书有118种,总销量是1200万册。2009年剧场版《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首映日票房800万元,总票房8300万元;2010年1月上映的贺岁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首映日票房1250万元,总票房1.28亿元。另一个案例是一本书带动一个产业链的《杜拉拉升职记》。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周庆山介绍,《杜拉拉升职记》的目标定位是年轻的职场白领,通过一系列创意、营销和宣传,使得书籍达到350万册的销量,并推出话剧、电影、电视剧等衍生品,从而创造了近4亿元的市值。可以说,《杜拉拉升职记》打造了一个不断创造价值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的开发过程,包括品牌的塑造、深化、保值、创造等,通过立体的方式拓展挖掘它的潜在价值。作为民营电影企业的杰出代表,华谊兄弟近年业绩十分可观。据《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意向书》中的数据显示,华谊兄弟在2006年至2008年入围年度国产电影票房前10名的影片票房收入占年度票房前10名国产电影票房收入总和的比重分别为12.02%、23.40%、27.03%,居国内传媒企业领先地位。再比如作为中国领先的艺术家推广机构和艺术品运营机构的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该机构自2002年成立以来,目前发展到年销售各类艺术品超过5000件。谈及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的发展策略和经验,董事长、总裁李大钧表示,要取得版权或者艺术授权是艺术品行业发展最重要的前提,这里的艺术授权包括艺术家的推广权、展览权、复制权、出版权等等;百雅轩现在有一个很规模化的版画产业基地,之所以要做版画就在于只有版画可以产业化,在西方的艺术市场中,版画和复制品所占艺术品的市场份额是非常大的;要及时对艺术品市场流量进行管理,比如要限量复制而非海量复制,在定价上与需求匹配,实行产销分离,与市场的需求同步;要追求艺术家与艺术推广的产业链的多元定位,比如举办展览、出版画册、策办沙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