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不断的普及,玩游戏是孩子们娱乐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的孩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在生活中,父母带着孩子到儿童乐园玩儿童游戏机在国内已是常态,还有一些孩子在家拿着父母的手机或是ipad玩游戏。
该不该给孩子玩电子游戏机?很多家长都十分困惑。有人说不能玩,又有人说可以玩。该不该玩?怎么玩?近日,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UOW)心理学院的Stuart Johnstone教授对该问题进行回答。
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UOW)心理学院的Stuart Johnstone教授介绍道,在澳大利亚,给不给孩子玩电子游戏,同样也让家长头疼。跟中国家长一样,有的孩子会受到家长的限制,有的家长则根本不管,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Johnstone在2012年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电子游戏与多动症:对行为的潜在正面影响》,该文就指出,有研究表明,电子游戏和社会隔离及学习成绩落后有相关性,包含暴力元素的游戏也会增加孩子的攻击性想法及行为。而经常玩电子游戏更是会对孩子的认知功能(如注意力和冲动控制)产生影响。在过去15年对于多动症儿童脑电活动的研究中发现,电子游戏实际上可以改善这些儿童的行为。
其实,大脑就是一个可塑性的器官,当大脑受到一个刺激,大脑皮层就会发生一个变化,特定的年龄段都可以在特定的游戏中受益。电子游戏其实只是一种载体,可以通过这种载体向玩的人传达不同的信息。也就是说,可以用游戏来训练大脑。
医院专家:利用游戏提高大脑某些功能
自治区人民医院认知睡眠中心主任秦岭介绍,他们曾经对广西一家幼儿园120多名5-6岁的儿童进行了大脑功能的检测。结果发现,有些正常孩子,大脑对信息接受的某一个功能发展不平衡,在信息加工等能力上各有差异。
因为这些功能的不平衡,导致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在知识的采集、储存、分析和决策都处于一个不平衡的状态,会影响日后的学习,并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有的小孩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成绩特别好,但别的科目不好。
因此,可以找到孩子大脑功能的长处和短处,有针对性地补足或拔高。
教育专家:玩电子游戏影响孩子成长
南宁市教育局关工委副主任杨春成认为,在孩子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制力下,可以玩一些电子游戏。因为电子游戏对训练敏捷性有一定用处。但是家长要注意,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玩物丧志。过量的玩电子游戏,对眼睛,对大脑都有很大的伤害,毕竟屏幕光与自然光还是有区别的。
南宁市教育局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所所长李英庆介绍,电子游戏对智力没有直接影响,但电子游戏会影响孩子的心理,从而影响孩子的智慧。电子游戏是一个很虚幻的世界,但人生活在社会,要立足于现实。
1个小时的电子游戏时间,孩子大约需要2-3小时才能将自己的心神从电子游戏中逃离出来,然后投入另一件事中。而且电子游戏中,有些画面含有暴力,色情的画面,也会对孩子的心性产生一个污染。孩子都处于一个养性,养德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推崇天性的发展。而不是让孩子将自己放在那个十分华丽而且虚幻的世界里。
心理专家:玩可以但要有一个度
广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叶发钦认为,电子游戏,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一部分。电子游戏也属于游戏中的一种。适度的玩游戏是可以的,对提高注意力、协调能力有一定帮助,但是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长时间玩电子游戏,可能会导致玩游戏成瘾,身体僵硬,注意力涣散等,不利于学习生活。
澳专家:给孩子玩筛选过的游戏
Johnstone建议,对孩子玩电子游戏,家长要掌握两个基本原则:控制时间,筛选内容。娱乐性质的游戏,每天大约玩半小时,益智类游戏可以延长到1小时。至于哪些游戏可以让孩子玩,最好的办法是家长自己先玩一玩,看看有没有“黄暴”,能不能益智,自己感受后再推荐给孩子。
三个建议,一是,孩子玩游戏,家长先玩过一遍,再推荐给孩子。对于家长而言,推荐给孩子的书就类似于推荐给孩子的游戏。家长可以先玩过一遍游戏,看看是否适合孩子,再推荐给孩子。
二是在选择原则上,以孩子喜欢为原则,但是不能一味纵容,需要给孩子选择健康、有益的游戏。
三是玩游戏要有一个制度。与孩子协商好一个内部的奖罚制度,当孩子做出一个积极、正面的行为,给予他一定的奖励。这样一个机制,能对孩子起到一个约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