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环游乐园董事总经理戚泰猛
戚泰猛,环游乐园董事总经理,经营场地二十多年,对终端经营有着丰富的经验,且不断以其新锐的视角在行业媒体阐述对场地经营的一些犀利、独到的见解。近日,有媒体记者带着博彩能否成功向纯娱乐转型以及如何转型这些问题,专访了这位仗义执言的行业“老将”。
不同模式,转型需求不同
记者:你认为涉及博彩的游戏厅主要有哪些类型或者模式?
戚泰猛:我认为博彩游戏厅主要有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以福建连江人为代表经营的“种草式”或“蝗虫式”游戏厅。
这种类型就是哪里政策宽松就选择在哪开场地,根据政策情况不停更换地方,一旦场地所在城市政策变紧就赶紧撤退,另觅政策宽松的城市“遍地开花”般开设新场地。就像蝗虫一样,哪儿有吃的就赶紧飞到哪儿,把那个地方的资源吃完了以后就立即飞走。也称“种草式”,草籽一撒下去,整片地方都变绿了,一旦没有水分或者是气候不行,绿草就变得枯黄了。这种游戏厅通常是家族式经营,场地数量多但面积普遍不大,机台不是很贵,相应的场地投资也不大,而且大多没有牌照,少部分是收购当地的牌照,相互持股经营。
第二种是从台湾传过来的厂家协助场地“控制”博彩机盈利的经营模式。
机台生产商供应一些可以自由调整赔率的博彩机给场地,由厂商帮忙调整这些博彩机的主板,使得这些机台保证一定范围的盈利,双方分享这部分机台产生的利润。这种模式在我国北方相对普遍,可能与南、北方人们的性格差异有关。北方人性格相对粗犷一些,不太愿意去做场地的管理,更不会细致到对场地博彩机的调整,他们情愿跟人合作,找人专门做这个工作,与人分账。而南方人相对心细一些,善于观察,擅长炒场,根据客人的表现和机台经营状况适时进行调整,所以很少采用这种模式。
第三种是以番禺为代表的厂家为场地提供机台,实行全方位合作经营的模式。
这种模式里面机台全部由厂家提供,厂家的合作方则负责场地的经营管理,双方分红。当厂家的机台不足以支撑场地运营时,可凭借自身实力从其他渠道购买更多的机台来丰富场地机台内容。
第四种则是个人经营的综合型场地。这种场地的外部公关和内部管理都由场地经营者自行处理,利益归其个人所有。
记者:那你认为哪种类型的游戏厅可能迫切需要转型?
戚泰猛:我认为前两种模式向纯娱乐转型的可能性比较小,第三种转型的可能性也不大,第四种则是迫切需要转型的。
第一种模式一般是多人持股,他们习惯了以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式应对政策的变动,不太可能想要转型。
第二种模式转型的几率也不大,因为他们是在幕后操控博彩机,根据需要调整这些博彩机的“杀伤力”,基本上不用承担太大的风险,所以转型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种模式转型的可能性比前两者大。厂家为场地供应机台,有可能从事博彩经营,但如果场地地理位置较好,回报理想的话,他们或许会乐意去做纯娱乐的,毕竟厂家有足够的实力来支撑这些娱乐机器。
第四种模式是个体经营而且在当地经营很多年了,这些老板整天疲于公关,在政策的打压下压力很大。当政策吃紧,尤其是在对博彩的打击力度加大的情况下,他们的生存就更加艰难了。多年的经营,他们已经赚了不少钱,不愿意继续承受这样的压力,所以迫切想要转型。
记者:“蝗虫式”不停更换城市不会存在异地资源不熟悉的劣势吗?
戚泰猛:不会,他们特别擅长政府公关,是这几种类型里面最擅长对外公关的,而且相当有经验,很少存在像你所说的问题。这种类型的场地数量最多,也最不愿意转型。因为是家族式经营,极少用外人,哪怕是修理机器这类活也都是自家人干,在这种模式下,仅仅依靠一个封闭的家族传授要想培养出一些专业的“高”、“精”、“尖”人才是很难的。内部优秀人才不足,又不信任外来人员,使得他们想把场地做大都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转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