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曾引发强烈争议的浙江横店“圆明新园”开业。这一投资300亿元、占地6200多亩、1:1复制北京圆明园的主题公园,是用现代技术复活的历史旧梦,也是中国主题公园30年激荡梦想的又一次高潮。
“30年”,对于中国主题公园来说,是一个独具深意的断代标志。
1955年,世界上第一个现代主题公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诞生。
30年后的1985年,广州三大游乐场开业,中国式主题公园初现雏形。
又一个30年后的2015年,上海迪士尼乐园完工在即,经历了几番大起大落的中国主题公园,或将迎来带来革命性的大洗牌。
浮华露重,惹出多少兴衰之叹。盛之极,痛之切,蓦然回首,灯火旧阑珊,燕归衔新梦。
三十年,浮生造梦
有人说,主题公园是用文化加资本造一个“清醒的梦”。在中国,这一肇始于80年代的文化旅游形式,始终是关于快乐与繁荣的“中国梦”的一部分。
1955年7月,当加州迪士尼乐园第一次让世人见识了主题乐园,它的创始人华特·迪士尼或许不会想到,他所创造的这一集观光、休闲、消费、文化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模式,将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掀起一阵“大跃进”式的狂热。
1985年,广州东方乐园、南湖游乐园、太阳岛乐园三大游乐场开业,成为一代广州人的童年记忆,曾创造单日游客量过10万的记录。
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参与休闲娱乐、享受生活乐趣的渴望是如此强烈,游乐园正提供了这样一个出口。虽然这一时期的游乐园功能较为单一,但在精神至上的80年代,它们被赋予了许多游乐之外的意义。
1989年9月,深圳锦绣中华开业,这可以算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型主题公园。这个拥有明确文化主题的大规模实景微缩景区,能让游客集中畅游锦绣河山、体验各地风情,在很大程度上开创了中国主题公园的呈现模式,树立起一个可复制的样板。
不出所料,进入90年代后,一股模仿浪潮汹涌而至,一大批形形色色的主题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内容也多以民族文化、仿古文化、经典文学等为主题。据统计,当时仅北京、广州两个城市就分别建有40家左右的主题公园,其他大大小小的城市也都跟风而上。
但这股热潮很快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一大批规模小、内容弱、质量差的主题公园,开业没几年便纷纷倒闭;而另一些注重品质的主题公园则成为市场的大赢家,例如1994年开业的深圳世界之窗、1996年开业的杭州宋城、1998年开业的深圳欢乐谷等。
进入21世纪,虽然有无数梦碎的案例在前,但主题公园建设热潮不减反增,而且大投资的项目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亿元”已成为投资的基本单位。有数据显示,热潮最凶猛的时候,全世界35%的主题公园集中在亚洲,而中国则贡献了其中大部分。目前,中国冠以主题公园之名的景区多达2500多个,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而全美国也仅有40个左右的主题公园。
在一派繁华之下,成功者依然只是少数。这一时期比较成功的主题公园有欢乐世界、常州中华恐龙园、横店影视城、青岛极地海洋世界、东部华侨城等。但仍有许多高投资的主题公园面临经营危机,被迫关闭者也不在少数。
在中国主题公园发展史上,值得一提的,是迪士尼乐园与中国的两段缘分。
2005年,香港迪士尼乐园开业。这虽然是迪士尼家族中面积最小的一家,但却激发起国人无以伦比的热情。世界级的设计、服务、品质,映衬出国内主题公园市场的良莠不齐。据统计,该乐园每年的游客数量中,来自内地的游客占到一半左右。
国人对高品质主题乐园的期待,激励了迪士尼在内地市场的布局。从2002年起,经历了长达7年的反复协商,上海迪士尼项目终于在2009年年底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核准。目前,项目基础建设已基本完工,预计明年正式开业。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迪士尼乐园的到来,将带来国内主题公园市场结构的重大调整,清洗掉一大批低劣的主题公园产品,引领行业从重数量向重品质转变。
“米老鼠”真有这么神奇吗?且拭目以待。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30年激情燃烧的“造梦”岁月,主题公园到了该静心自省的时候了。
失乐园的罪与罚
2500多个主题公园,其中70%处于亏损状态,20%不赔不赚,只有约10%获得盈利——这就是当前国内主题公园的现状。30年间,也不断有大批主题公园因经营不善而被迫关闭,甚至在2000年左右一度出现多家主题公园集中关门的现象。